Sunday, October 11, 2015

中國夢應以史為鑑

中國夢應以史為鑑

──以錢穆《國史大綱》的觀點分析
·         
·        漢朝成事因為前三代的劉邦、呂后、惠帝、文帝,都是來自民間,累積到漢武帝,
              中國變得富強, 漢武帝以雄才大略獨攬事權。
·         -
漢朝成事因為前三代的劉邦、呂后、惠帝、文帝,都是來自民間,累積到漢武帝,中國變得富強,漢武帝以雄才大略獨攬事權。 (網上圖片
  sina   
歷史學是對歷史資料搜集、整理、分析、解讀,最後還原歷史。但史料即使一樣,解讀亦完全不同,能夠把故事講得清楚就算一流了。21世紀的企業管理人就要練習說故事的能力,但沒有研究過歷史學,能力就遜一籌,錢穆的《國史大綱》就是憑900頁的書將中國故事說得很清楚,可惜只講到民初中國人學習民主和孫中山推出三民主義而止。

由貴族統治到平民統一 
21世紀中國人追求中國夢,求的是民族復興,從《國史大綱》的故事,當然是回到秦漢隋唐,而不是宋元明清。「秦漢隋唐統一相隨並來的,是中國之富強。」(錢穆語)。但宋朝的統一欲始終擺脫不掉貧窮的命運,元朝和清朝是狹義的部族政治,沒有秦漢隋唐的高遠理想,源由戰國時代的學術,向中國由貴族封建移轉到平民統一,所以平民的劉邦成功了,項羽、田橫這些貴族皆不能成事,錢穆稱這是「觀世變」。

漢朝成事因為前三代的劉邦、呂后、惠帝、文帝,都是來自民間,累積到漢武帝,中國變得富強,漢武帝以雄才大略獨攬事權,雖然外有匈奴,但「中國以優勢的人力和財力,對付文化較低,政治組織較鬆的民族,採用主力擊破的攻勢,自比畏葸自守為勝」。

窮兵黷武 或有後患

21世紀,中國面對日本,當以漢武帝為鑒,漢武帝撻伐匈奴並不誤,但内政有種種浪費,如封襌巡狩等,最後匈奴雖敗,而中國亦疲。漢武志不在「決心討伐」,而在好大喜功,窮兵贖武以及從此引起之種種浪費。東漢之外患和西羌侵擾,三次變亂,漢廷單是軍費就花了64億錢,現代因軍費而有赤字的大國就有美國和日本,窮兵贖武必有報應,國債臨門不出事,只因時辰未到

秦漢之全盛是因為黃河西部以武力與東部的經濟、文化相結合,所謂「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關東指洛陽(東漢首都,關西指長安,西漢首都)。到了東漢,東方人漸漸忘記了西方,西方得不到東方經濟文化的潤澤而衰落,而東方文化、經濟,亦為西方武力所破,這就是東漢末年的現象。漢末由董卓到曹操、劉備代表了兵力,而開始最強是來自涼州的董卓,董卓領涼州兵入洛陽,中國從此中衰。

錢穆指出,「一個國家,內部自身存在兩種相違異的社會情態,無有不致大亂。」漢末是山東承平日久,民不習戰,但關西有羌人之禍,連婦女能挾弓而鬥天下人最怕是并州和涼州的人,注意社會現象,是歷史最大教訓。

高遠理想能團結民心
從此中國進入魏晉南北朝,曹操雖是智者,但欠了秦漢的高遠理想,只能循名責實,唯才是舉。歷史的演變,並非一定必然的邏輯,若有較高理想,是可以將離心力重新團結起來,這是21世紀不能忘記的一回事。離心力依然發展,天下只能瓦解,曹魏如此,晉朝司馬家更弱,既無光明理想,又加上貴族家庭腐化,司馬家到晉武帝已經是第四代,貴族家庭,若無良好教育,最多三四傳,子孫就趨於愚昧庸弱。

漢代如此,西晉亦不能例外,晉武帝本身就是個荒怠之人,兒子惠帝更是個白痴,西晉只有52年。晉室南遷,五胡亂華,故家大族,紛紛南渡,這些門第中人,只為保全家門而擁戴中央政府,但卻不能為服從中央而犧牲自己。所以錢穆說當時:「大抵豪族清流,非主苟安,即謀抗命。」這豈非古今一樣。

「新精神」有莫大用處

這時候的北方是五胡十六國,先後凡136年,這些胡人淫酗殘忍,政治不上軌道,只是反覆殺戮,迄於滅盡,殺人每以萬計,子孫全死。中國進入南北朝,南朝諸帝,崛起寒微,要想推翻門第世族的舊局面,卻拿不出一個「新精神」,錢穆評曰:「先要懂得帝王在國家、在政府裏的真地位和真責任,彼輩自所不能,而卻把貴族門第的家庭教育亦蔑棄了。」到最後一個陳朝,陳霸先出身寒微,「一時從龍之士,皆出南土」。自北方來的貴族門第地位下降,最後全部被殺,「南渡衣冠全滅,江東氣運亦絕」,北方來的名族,雖飽嘗中原流離之苦,而不知反悔覺悟,乃至於此,而寒族當帝王,亦非好事,是古之明訓。

五胡之後的北朝單是北魏就有149年,漢化是鮮卑族的一等大事。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已開國109年了,開國百年,亦必暮氣漸重,遷都可以給鮮卑人一種新刺激。而定都洛陽,亦便於南征,此時禁胡服、廢北話、禁歸葬、變姓氏、獎通婚,一時經術大盛。可惜孝文南遷五年即死,鮮卑人追不上他的理想,變亂起是必然的,遺留在北方的鮮卑酋長爾朱榮領兵入洛陽,沉王公以下二千餘人於河,鮮卑命運,就此告終。

「改進中能善處反動方妙」 
錢穆說:這又一次證明,「一個國家同時擺着兩個不同的社會,勢必釀亂。」孝文帝未見及此,「一番改進,必有一度反動」,「改進中能善處反動方妙。」這是中國任何改革的人都要注意,到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未能參考這個例子,太可惜了。北魏雖亡,繼以西魏,大臣宇文泰雖係鮮卑,卻能用漢人蘇綽、盧辯。卒之建立北周,創建了一個新的政治規模,成為隋唐的範本,中國全盛之再臨,奠基於此。讀歷史人人讚唐太宗、魏徵,但忽略了最重要的蘇綽和盧辯,甚至文中子王通,何故呢?但北朝儒學逐步轉變,最後形成唐代政府的規模,這是中國歷史「在和平中進展的顯例」,所以中國夢,亦是基於「和平中進展」,西方人士不知中國歷史的進程,總不相信「和平進展」是中國模式的範例,我們是要多加說明的。

10/07/15  

作者:張建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