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49) 【擬人化的詩句】(1)
江欲浮秋去
山能渡水來
《賞析》:
以上為宋朝楊萬里(1127-1206) 所寫詩作中的兩句。
通常在一篇詩文中,從一句或兩句即可看出全篇精華。這兩句也可以當作一付對聯。共有兩個主詞,「江」與「山」,兩個受詞為「秋」與「水」。這四項全為無生命,但皆授予生命,即擬人化。
第一句動詞為「欲浮」,且當及物動詞,「浮」這樣用法在漢文中少見,即常見用法都為不及物。整個動詞為「浮…. 去」,故應把「浮」視為不完全及物動詞。第二句動詞為「能渡…. 來」,「渡」為不完全及物動詞。上句用「浮去」對下句的「渡來」。
兩句均提到「水」,一為江浮秋,另一為山渡水。江、山與水均為有形之物,唯獨「秋」是無形的天候。這種把無形和有形物混雜的假想比喩(figure of speech) 很奇妙。至於第一句為何義? 江水送走「秋」,即秋盡,無花(菊) 而冬雪隨之而來。第二句山浮水漂來,山有水必潤,所謂『春山不雨時常潤』,即春至。當然以現代人觀點來解析古人想法,未必人人可以接受或同意。
許多年青詩人常喜用擬人化比喻景物,殊不知一千多年前大作家即有此了不起的創作。
《英譯》
River water intends to float autumn away.
Mountain can be brought back by water.
《日譯》
川の水は秋に浮き沈ろうとする。
山は水で戻すことができます。
Justin Lai編
09/23/20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