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30, 2018

【台灣婆婆的心聲】 (哲理-27)

台灣婆婆的心聲 (哲理-27)

不孝媳婦三頓燒
讀音:(Buht Hao Sim Puh Sahn Deng Hsiou)

有孝查某子路裡搖
讀音:(Yu Hao Cha Boh Kiang Ro Ri Yiou)

                           


《賞析》:

台語婆娑叫「大家」(念作ta kei) ,在從前台灣社會中,大家媳婦(婆媳)之間紛争不斷,誰是誰非,頗難公斷。婆媳之間若尚有婆婆的女兒未出嫁,比兒子大的叫「大姑仔」,比兒子小的叫「小姑子」同住一起,問題更多。若已出嫁,比較會添加紛争,當然好的「大、小姑」也有。通常婆娑對兒媳的要求比對自己女兒高,因此「不孝」兩字的指責,多半會加在媳婦之上。

本文兩句之解釋為:
被婆婆認為不孝順的媳婦,卻偏偏能夠天天供應三餐的「熱食」;而「已出嫁」孝順的女兒,卻難得帶回餐食供應父母。

註:「燒」(hsiou)- 台語= =hot.「路裡搖」詞中,「路裡」=路上,「搖」=搖晃,若有帶著餐食回家孝敬母親,但有「姍姍來遲」、「不甘情願」,或僅僅「偶而的情形」之義,而非如媳婦一般,常年累月,從不間斷。

兩句表示婆婆心中之感慨,含有無限諷刺(sarcasm) 。到底媳婦與女兒,誰較孝順?婆婆心知肚明。當然這是從前舊社會的情形。現代工業社會,婆媳分開住,就可能沒有上兩句的情形吧。

台語俚語的對句常押脚韻(rhyme) ,如「燒」與「搖」押韻。朋友,不論你懂不懂台語,這兩句話可能助你明白不同時代的人的思維方式。

《英譯》:
A daughter-in-law not showing filial piety must needs provide three hot daily meals to parents-in-law.

A married daughter regarded as showing filial pity scarcely or reluctantly provides one meal for her own parents. 

《日譯》:
親孝行をしていない媳婦は、夫の両親に毎日3回の熱い食事を提供します。
親孝行を示す結婚した娘は、彼女の両親のためにほとんど食事を提供しません。


Justin Lai編譯

O7/30/20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