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6, 2016

四年的台大生活 (2)

四年的台大生活 (2)
In Retrospect of My College Life

a.      大二開始有選修課,尤其是第二外國語文,日文是其中最熱門之一,黃仲圖老師教,在文學院樓下大教室上,選修的人太多。選修者以本省籍同學較多,當時已有日語基礎者,讀起來輕鬆愉快,外省籍同學的讀音則有點怪。班上以吳錫添基礎較好,因在1945年他已有小學三年級的程度,其次是詹博(已歸化日本國籍) 他未進台大前已具相當好的基礎。但最近從與同學通信連絡中才知道,日文最好的應是林景煌同學 (Abe Lin) 。他告訴我在二次大戰結束時,他已經念到初中二年級了。當然他年齡比我們大很多。他在台大曾幫曹教授編排教科書後,在台大教過日語。來美後也在華盛頓大學教日語,同時念研究所。本人則旁聽學了一句還算滿意的日語後,就未繼續。『私日本語わ また上手に 何ませんでした』(本人日語仍差)

其次是法文,因為在文學與法律方面用到的機會較多。記得有位僑生上了幾次課還在練習『Mon nom est Fok Wi-Fong.” 弄得全班大笑。本人僅好玩地學了兩句:
“Comment allez-vous” (How are you?) ”Je suis très bien, merci” (I am very fine, thank you.)

另外也有德文與西班牙文,本人選Spanish, 同班的有許文正蕭紀漢陳秋霞、羅梅生等人。西班牙語老師是位西班牙籍神父-袁國柱 (Padre Andre),他是代課老師,來自天主教耶穌會,年輕、英俊,下課時間有女生問問題時還會臉紅。

b.      大二的演講課(Speech & Debate) 是美國女傳教士(信義會)-Clara Jones教的,教學認真,對學生親切。Ms. Jones對傳教很積極,很少放過下課前五分鐘的寶貴時間,給學生灌輸基督教。她一再強調三位一體(Trinity,即Father, Son & Holy Spirit) 。據說台大外文系主張大一及大二盡量多排外()籍老師的課,以便學生有更多練習英語聽與說能力的機會。Ms. Jones對我十分客氣,有次活動由本人主持,借其教會地點舉行,她對我主持同樂會的能力十分肯定。有次傍晚去她家閒聊,建議我大學畢業後去改讀神學,她願意贊助(sponsor)我去美國進修。她也曾介紹我回嘉義時,去探望同為他們信義會的醫生/牧師戴孟森醫師 (Dr. Ditmenson-),他後來創立南台灣有名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從此介紹親友去嘉基看病時,也受到戴醫師的關照。她是唯一在學期結束後,邀學生在校園合照並送照片的一位老師。有次下課還親切問我:”Jimmy, how come you are losing weight?” (你怎麼變瘦了?) ,是一位關心學生課後生活的教授。



c.       文法與修辭(Grammar and Rhetoric ) 學的東西沒有特別印象,因與高中所學差不多。

「台北懷恩堂」的圖片搜尋結果   「台北信義會」的圖片搜尋結果
  
                            懷恩堂                                                                  信義會


d.      至於小說選讀) (Fiction )每學期各讀一本- Jane Eyre (簡愛) Vanity Fair (浮華世界) 全是英國19世紀作品,教授可能是曹永揚老師。為何全學年所授教材均屬同一時代? 而且每年一樣。 而美國文學如Edgar Alan Poe, Nathaniel Hawthorn, Mark Twain等人的作品卻全未列入。教授對小說的教法是走馬看花,蜻蜓點水式,略提精華部分而已,而未能引導學生瞭解作者的特殊寫作風格、時代背景、與同期 (contemporary) 其他人作品之比較等等。考試時就擇要以問答方式考學生。記得有次期末考,考試前幾分鐘看到某同學正在看一份『考古題』,我也瞄了一下,心想幾年前的考題該不致相同吧。結果題目發下一看,卻完全一樣,連順序也是。後來終於恍然大悟為何教授規定:考試完畢須將考卷與考題一併繳交。(以便明年重復使用?)。這時也才猛然想起有人傳言(尚待求證):台大物理系教授戴運軌,所使用的教材均從大陸帶來,書頁業已發黃,看來與外文系的教授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jane eyre」的圖片搜尋結果                  「william thackeray」的圖片搜尋結果
Jane Eyre by Charlotte Bronte 1847     Vanity Fair 1848 by William Thackeray


e.      英語語音學 (English Phonetics) 的老師是沈亦珍(江蘇人),教材也是每年一樣,全使用其本人著作 (English Phonetics) ,教法單調無味(monotonous),所教的音標符號全是國際音標,沒有教較接近美語的K.K. (Kenyon & Knot) 符號或韋氏音標 (Webster ),一年下來所學有限。尤其對當時逐漸受歡迎的K.K. 音標,畢業後只好自己去摸索。大二全年四個學分所學的課程,可惜均未能在美語發音上派上用場。

f.        英國文學史(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為一位中國籍天主教耶穌會神父-董守綱教授所教,該教授舉手、投足與講話略帶娘娘腔,英語發音有點肉麻(sounds like goose flesh)。上課教學很認真,可惜教法不易吸引學生。

g.      國際現勢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Relations)黃祝貴教授所授,黃教授博學,口才又好,頗受同學歡迎,教授每堂座無虛席,據說他每天要閱讀15種以上國內外報紙,當然『人民日報』除外。另有鄭震宇教授,授課內容不太有印象,僅記得他是前駐巴拿馬公使,課外曾與我有幾次懇切交談,亦曾積極鼓勵我去考外交官。

「台大黃祝貴教授」的圖片搜尋結果          「傅斯年夫婦」的圖片搜尋結果
  
 黃祝貴教授                                         左一為俞大綵老師?

h.      英散文(English Prose)俞大綵教授教的,也是印象深刻的一位。俞仍前故校長遺孀(1934年與校長結婚),來校上課有專用私家車接送。她常以輕蔑眼光看學生,作文寫不好當場就罵,故有人中途退選。有一次上課發飆,有位男同學當場由教室後面走到講台,沖著她說,『I think I am the worst student in class…. I want to quit. 』俞教授可能第一次『踢到鐵板』,有點不知所措…..

她強調寫作一定要用Simple Sentence (簡單句) ,但並不是I am a boy. You are a girl.諸如此類。倘若你寫,He is stupid but all like him. 是錯誤,因為用了連接詞but, compound sentence;如果你寫,When he was a boy, he used to swim in the brook. 也錯,因用了when, 是一個complex sentence. 第一句若改為Despite stupidity, he is liked by all. 第二句改為, During boyhood, he used to swim in the brook. 則全為簡單句。以當時大二程度而言,能寫這樣簡潔的簡單句子的同學有,但並不多。後來去系圖書館借了一本美國富蘭克林的原文自傳看看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怪怪,簡單句子充滿書頁,有時在頁首一個大寫字母起首的句子,整頁僅有一個句點(full stop)出現在句尾,也許那是18世紀文學的風格吧。

俞教授的這種教法,大部分人不太欣賞,敢怒不敢言,但也有同學畢業後感激地說,『罵得好! 我們當時程度實在太差』。本人以為俞可能忘記一點,台大外文系重視的是學生文學基礎』的培養,而非像師大英語系較重視語句、文法的教學。

光復不久台大外文系曾聘請一位講師名叫錢歌川,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把某本小說中不合英語文法規則的句子,全列出寫在黑板上提醒學生注意,據說引起包含英千里主任在內的許多同事的不贊同,後來錢到成大去當首創的成大外文系系主任,並寫一些有關翻譯、句型與文法的參考書。

上俞老師的課我們大都很緊張。有一天上課罵完後,開始點名,一般學生被叫到時,通常喊『! 』,在外文系學生則多半喊『Here! 』或『Present! 』,有位鄭姓同學卻高聲叫『Present (pri’zent)! 』而引起全班注意。按present作形容詞用的primary stress (重讀) 在第一音音節。若在第二音節,多半作動詞用,作呈送、介紹、提出等解,但亦可作『出席』之義,如:He presented himself at the board meeting. (present oneself = be present, 則是很正式的用法)。後來有人以為此同學大概想表達:”I present myself at the class” ? ”Present” 一出,使其他同學頓感輕鬆,有些還彼此扮鬼臉,但不敢笑,緊張中帶有幽默吧。此君是誰? 他是目前某大學的名譽退休教授 (professor emeritus)

俞教授還介紹我們法國名牌香水叫  Chanel 5 ,也許是她本人用的是此種香水,惟恐學生不知。有些同學不知道她也教大四的戲劇,有人就選過她的課。據傳聞她出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那一系不清楚。教我們時雖已不惑之年,身材仍標準,大都穿著旗袍、高跟鞋來校上課。    

i.        英文散文的課 (courses) 從大二開始到大四共三年,每學期兩個學分。大三時好像換陶雅各神父 (Fr. James Thornton, S.J.)與郝神父及牧神父均為Irish Americans(愛爾蘭裔)。陶教授聲音宏亮,他唯一稱許的同學是黃宣範,說黃在作業及試卷上用的字彙比他懂得多。本人另外也選修他的Shakespeare課,上課時常比手畫腳,因戲中角色的需要而變換不同腔調,以增加戲劇效果,但他似乎對莎翁文學瞭解不夠深入,也未十今瞭解東西文化之不同,遺憾未達本人選課前的期望。


j.        大三英詩(Readings in English Poetry) 是必修課,老師是蘇維熊教授,據悉他是日本東京帝大英文系出身,是飽學的教授之一,上課時吟詩,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教Kublai Khan (忽必烈)詩時 (or A Vision in a Dream, by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816),一時興起還會吟起台語詩歌,令人印象深刻。



k.      另一門課為 西洋古典選集 (Selections from Western Classics) 孫靖民教授教(丈夫為政大外交系主任-李其泰先生)。孫教授講課Chinese English 口音重,但欠缺郝神父(O’Hara)的簡單扼要的教法,她教的Metamorphosis(= Books of Transformation) 是羅馬詩人Ovid所寫,其中包括古代250篇詩文集,本書雖影響後世的Chaucer, Dante, Shakespeare, Boccaccio等人很大,但也許孫老師懂得其內容與大意,卻欠缺良好的表達能力,無法讓學生深入體會,是四年中感到很乏味(boring) 的一門課之一。另外可能台大缺少對這類古典西方文學較有深入瞭解的人才。

       「台大蘇維熊教授」的圖片搜尋結果       「吳炳鍾」的圖片搜尋結果
                              博學又英後的蘇維熊老師

l.        翻譯課 (Translation and Composition) 好像選的是吳炳鐘教授,吳是約聘軍職的文人,在國防部工作,每次均有軍用吉普車接送來台大,他的官階是上校,據說”Colonel Wu” 之名字,當時的MAAG –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 (美軍顧問團) 與他很熟,他是羅列將軍的英文秘書。吳老師一口京片子,口齒清晰,但很少人知道他是廣東人,成長在北京,更少人知道的是他是北平輔仁大學畢業,且主修化學,據說他是英千里的高足,又被稱為台灣的『英漢同步口譯專家』。

                「余光中」的圖片搜尋結果   余光中教授
            
吳老師的英語發音是教授中較具美國腔的一位,但含不少『北方人的捲舌音』。在大三翻譯課中,印象最深的是他提供的教材,全是現代英文,並與時事有關,如Nuclear Test Ban Treaty (核武禁試條約) 之類 ,可惜真正與翻譯有關的技巧全無觸及。有一次他請假出國,請余光中教授 (南京人,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Iowa大學碩士) 來代課,余老師似乎有較多的文學素質與修養,尤其在詩歌方面,在發還作業給學生時他會一一與學生討論,很親切。

吳老師另有兩件事可回憶:
1.      每到感恩節或耶誕節時,他會帶些精致、好吃的美國巧克力糖來班上,下課時擺放講桌上,輕淡的一聲,『有糖果請來拿』,但沒有人上去,倒是這時會有位趙德本同學(已故)會上去以投送方式分發給同學,他是誰? 趙德本同學!

2.      吳老師對他人英語的誤念、誤讀或表達不當情形,常會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又碰到一位不懂英語的人! 』語氣高雅但不無帶點諷刺(sarcasm)
       

(待續)

Justin Lai (賴正雄)寫於美國南加州

2015222



2 comments:

  1. 這個人以及牧師和牧師通常都是愛爾蘭的公民。 導師陶震耳欲聾的話,這個人簡單的稱讚了特定的 修改 英语
    學生將是黃選情人,提到黃在內部的基礎上,還有關於大於這個人的使用的文書工作意識到這個詞。 我的伴侶和我進一步關心莎士比亞學校,特別的學校經常比特殊的掌心享受,由於功能的功能,有必要修改不同的強化,以提高特殊的非凡結果,但這個人一般似乎 莎士比亞的材料不一定足夠強大,但另外也不一定能理解特定的遠東和海灣傳統特殊的變化並不是我自己在可選培訓課程之前的預期。

    ReplyDelete
  2. 賴先生閣下:您好!您將李敖先生年輕時的相片誤植為黃祝貴教授了,黃教授生前是先父好友,黃教授的兒子與在下也是一起長大的好朋友,還請賴先生閣下不吝指正為祈,謝謝您的無私分享。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