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如何看台灣文化》-5
擁有單一故事是很危險的,來自奈及利亞的作家 Chimamanda Adichie曾在TED分享過「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他裡面提到從小到大她所讀的童書、小說,裡面的人物都是金髮碧眼的白人,跟她的生活完全不相干,因此無法架構也沒辦法認可自己的文化。(其實台灣小朋友一直到現在也都還沒有自己的卡通、兒童文學,我們看的都是美國和日本的生活,我覺得這是非常嚴重的!我們不知道怎麼跟小孩說自己的故事。)
然後也提到她是怎麼看隔壁村子窮人家的小孩,她怎麼對他們有單一故事,就如同後來她飛到美國念書後,美國室友對她身為「非洲人」的單一故事。
最後她也提到「說故事的權力」。有權力的人,才能說故事。美國的好萊塢向全世界說了多久的故事了?早十年前日劇盛行時,是日本人向全亞洲說故事;而現在,則是韓國人在向全世界說故事(K-Pop、韓劇、韓國電影)。什麼時候台灣人也能向全世界說故事呢?
我覺得只能做導遊式交流,是因為我們太自卑了,不願相信自己不用做什麼就可以被喜歡,不願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再加上華人的好客,想要盡地主之誼的壓力,所以一定要帶他們去看很特別很不一樣的東西。但問題是,這樣交流的友誼是無法長久的。
如果無法走進生活裡,就無法變成朋友。我跟不同文化朋友相處時的江湖一點訣就是:在做特別的事情之前,先做不特別的事。
要去鼎泰豐之前,先吃巷子口的乾意麵;不需要等到太魯閣馬拉松才約他們,平常自己想要做什麼運動就可以找他們一起去。
先從生活中建立起慣例,找到沒有壓力能聊天的節奏,一起做一些不特別的事,了解了這個朋友,覺得這個朋友值得繼續交往後,才一起做特別的事。
放下導遊式交流,才是異文化友誼的開始。
4. 上面三種交流都只適用於白人,對其它人種就是大方的「負向歧視」
而且我發現我們歧視最嚴重的,居然是自己人,就是那些從小出國念書念完大學才回台灣的人,我們不會把他們當成是台灣人,甚至還對他們抱有先天敵意。
前陣子柯P的新娘進口說,台泰混血兒小逸就以親身經歷寫了一篇文章,批評台灣人對東南亞人的歧視。更難堪的是,她點出了台灣人其實不是對不同人種的歧視(台灣人真的沒有什麼概念),而是對窮人的歧視。如果今天對方是一個有錢有社會地位的印尼人,我們就會改變我們的態度。
沒有文化智商,就會缺少對一個人的基本尊重;沒有文化智商,我們就不會思考什麼是人權。人權不是只有在戰亂國家才會出現的名詞,人權應該是必須要時時刻刻在生活中出現的討論的主題,就是一個人應該要怎麼樣被好好的對待。關於同性婚姻、關於死刑廢存、關於教育、關於政治,這些都是為了要提升人權。(回想起來,以往升學主義的權威教育其實都是對於人權的剝奪)
一個在台灣念書工作了22年的德國人Arwed Graubner,最近剛出了一本書叫《How to start your business in Taiwan》,網站中有一篇文章就是在探討這種台灣人最常拿來自嗨的「假性友善」。他覺得台灣人老是把外國人當小孩或是白癡,不相信他們能夠把事情做好,不管他們會不會講中文,他們的能力都會因為他們不是台灣人而不受到認可。另外,我外國朋友也常常跟我抱怨台灣人的「過度友善-over-friendly」,常常讓他們覺得不受到尊重也很不舒服。
如何跟異文化互動,我在這本書 《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 裡寫了很多小筆記,是我自己在歐洲那一年跟來是世界各國學生互動的經驗、心得和困難,雖然主要是跟歐洲學生的互動,但是裡面很多概念都是相通的。
台灣絕對是一個安全的國家,但我覺得我們要認清一點是,台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國家。我覺得台灣沒有文化智商最具體的展現是,我們真的沒有能力去和不同文化互動,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為什麼文化智商這麼重要呢?其實現在很多社會問題,都是人口結構的問題,早期的經濟奇蹟、台灣製造業和科技業的發展,都是因為上一代享受到了人口紅利,勞動人口的增加導致經濟的成長;而現在年輕人面臨到人口紅利消失,他們可能再過十年都必須被迫出走。
這個出走已經不像是以前提著一卡皮箱去一個禮拜、一個月的出差,而是必須要長期(兩、三年以上)待在異國工作與生活。如果沒有文化智商,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跟不同文化合作、做朋友,台灣的青年勢必會被全球化「邊緣化」。
這個是我覺得下一代年輕人面臨到的最大問題,而且我並不覺得台灣教育體系正在為學生準備這麼大的課題。我想主要是因為校園裡的教職員本身都不太有國際經驗,所以對他們來說國際交流也都還是很抽象的東西。
上述都只是造成台灣人沒有文化智商的部分原因,而且這些原因不是單一獨立的,都是動態複合、錯綜交會在一起的,只是簡單列出,讓大家知道為什麼台灣人對於外面的世界這麼「無力感」。
但是這些因素實在是積重難返,短時間內要改變大環境真的很困難。但我認為人最好奇的還是人,只要有機會,和不同文化的人交流變成朋友,其實我們對於世界就會越來越有感覺,就會覺得自己不只是屬於台灣,而是belong to something bigger。
「跟不同文化做朋友」為什麼重要?
「六度分隔理論」是指你跟世界上每一個人,只要認識相關聯的六個人,你就有機會認識世界上你想認識的每個人。
地球上有七十億人口,可是想一想,也不過就那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我們把六度分隔除以二,如果我們每個人有機會認識來自不同文化的三個朋友,是不是就可以透過這三個人,了解跟他們文化相關的其他國家。
如果你認識德國人,你應該會聽他說過猶太人,你會從這個猶太人中認識以色列跟巴勒斯坦;如果你認識菲律賓人,你會從菲律賓人的歷史中認識西班牙、美國、日本;如果你認識印度人,你可以跟他們聊聊斯里蘭卡、尼泊爾、和巴基斯坦;於是世界就這樣被你一塊一塊連起來了。
05/25/20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