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30, 2018

【台灣青年的覺醒】

美國生活點滴-6-「從美國看台灣之期中選舉」-

台灣青年的覺醒--The disillusioned Taiwanese Youth-

類似美國期中選舉的台灣九合一選舉於1124日落幕。大多數人關心的可能是政黨的大翻轉,但我關心的是政客們終於聽到了人們的聲音,至於當選人是否會順從選民的意願去做則是另一回事。本來在美國政黨輪替,正如輪胎的輪替(rotation) 一樣,是必須的(mandatory and indispensable) 因它可以達到車輛的平衡與安全,如同可使政府的運作更有效率一樣

台灣某些選民竟可以連續(in a row)20-30年,支持某一政黨的候選人不變,這不但有害民主制度的正常運作,也凸顯其幼稚(naïve) 和縱容(spoiling) ,而被縱容的政客不會心存感激,反而寵壞了他們,所謂「不打不成器(Spoil the rod and spoil a child). 若能每四至八年讓不同政黨的民意代表輪替一次,或許各方會皆大歡喜。

此次選舉結果的翻轉,在任何民主國家均屬正常狀態。因為執政黨不上進而為選民所唾棄,也不足為怪。選後民眾不必為執政黨的敗選而傷心,更不必存有「愛之深、責之切」之心態。但有些台灣人就是「吃飽飯撐著」-吃飽無代志做,天天要求執政黨處分某些導致敗選的所謂「戰犯」,這種奇怪現象在美國很少發生。例如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時,美國駐外使館曾被暴力攻擊,外交官被殺害。事後她完全脫卸責任,甚至進一步被提名為2018總統後選人,結果也未選上。但未看到美國人民天天在電視機上攻擊她。反觀台灣民眾、官員及媒體,選後竟紛紛對執政黨的某位主管果菜的小官員(small potato)大肆撻伐,迫她辭職。政黨敗選重責找一位「小咖」,少不更事的小女子來承擔,這種作法似乎很牽強(doesn’t make sense) ,也暴露出執政大官們的欠缺擔當 (avoidance of responsibility).

二、三十年來的大問題,如保核或反核以及台獨等競選議題,選民已感興趣缺缺(don’t give it a damn) 。統一? 國、民兩黨均不感興趣,台獨? 國民黨也許更有傾向,但多年來兩黨均眼高手低,也無能為力(impotent) ,能著眼或成就之處十分有限。只不過作為競選時,兩黨對抗的例行花招而已。而兩黨主席,皆無所作為,以致老百姓的重要民生問題全被忽略。即使勝選後,執政黨仍一直生活在競選中,彷彿忘了研究如何施政,也似乎無所事事,殊不知「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之道理。

此次台灣選舉最大的特色是,中青代選民的覺醒(disillusion) ,他們藉網路聯繫的方便,表達了他們的獨立想法,志同道合地串聯一氣,滙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不久前的「時代力量」,霸佔立法院,初試鶯啼,終於取得個位數的立委席次,也算分到了權力的「一杯粳」。有人如法泡製,也取得台北市長寶座。這次南部的其追隨者(followers)更表現到極致,幾乎席捲半個台灣。

美國人對這次台灣選舉結果的看法是,「充分表現了民意」,事實上也如此。而促成此項成果者,當歸功於台灣青少年選民的熱心参與和共識。從前台灣每一家庭的票要投給誰都由家長決定,若阿公還健在,他說了算。30年來只要掌握家庭年長者的心,就可順利取得每一家庭的票。現在這種情形已被打破,大部分20-45歲的年青人可藉網路資訊,親自瞭解候選人之背景及選情,甚或選舉期間之某些「奧步」(fraud) 等,對其家庭之投票傾向不無產生重大影響。此種家庭年青者影響其他成員之趨勢(trend)已愈來愈明顯,而「統獨」操作已失去了市場,也使人厭倦,因它除欺騙選民外,了無新義。而原本靠同情心左右之選舉傾向,其作用也逐漸消失,或許這將是台灣民主漸趨成熟之重要現象之一。


Justin Lai 寫於美國

11/30/2018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8

(哲理-68) 【知錯】-台灣俗語

(哲理-68) 【知錯】-台灣俗語

             仙人打鼓有時錯
           脚步踏差啥人無

         
《賞析》:
                                                          台語讀音:
                            Sen rin pak koh ooh see tso
                            Kah poh tah cha siah ran bo

以上為從前台灣人犯錯受指責時的一種辯白(self-defense) 
古代人認為天地間的一切運作,宇宙運行,皆由天上仙人擊鼓指導地上的人們,而使一切循常理而行。這種擊鼓也是自然行為,但擊鼓的時間或方式、指示有時難免出錯,而誤導人們。人們認為此乃自然,也可以諒解(forgivable). 本句强調即使神仙有時不免犯錯,約略等於英文的 Homer sometimes nods-明智如名詩人-荷馬-(古希臘著名盲詩人)也有時會失誤。(nod為打瞌睡,引伸意義為疏失)

至於凡間人們,「脚步踏差」-即出點小差錯,恐怕人人都會發生。台語「啥人」等於漢文的「誰」或白話的「什麼人」。上海話也有相同用法。「啥人」兩字的台台語發音常念成「祥」。「啥人無」,約等於否定的反問句,郵等於「肯定」,即人人都有錯(Who does not violate the rules?)。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No one but errs. = There is no one that does not err (make mistakes) 。重要的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英譯》:
1)     Even people in Heaven sometimes have wrong tempos with beating drums.
Homer sometimes nods.
2)     There is none that does not make a small mistake once in a while.
No one but errs.

《日譯》:
1) 天国の人々でさえ、打撃ドラムで間違ったテンポを持つことがある。
ホーマーは時にはうなずきます。
2) しばらくして小さな間違いをしない人はいません。
誰も間違っている。


Justin Lai

Monday, November 26, 2018

(古詩詞-67)《题淮南寺》-宋, 程顥

(古詩詞-67)题淮南寺-宋, 程顥

南來北去休便休,向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附註:原文用「南去北來」。

        總結英譯Relax and Let it Be!-借景物闡釋人生

                  

《意譯》

在人生南來北往四處奔波的旅途中,想休息便休息,不必執著。看到秋風把長江中下游,水面上的浮萍全吹散時,不必哀愁。本人畢竟不是一位為目睹秋天來到就感悲傷的人,本人任憑江水兩岸的山巒,在落日時分相對獨自發愁吧。『悲秋客』,即those people who worry about the coming of autumn..,”

《詩評》「客」意指屬於這群人,另有人用『陽關客』-形容即將遠行離去的人,如王維詩:「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日本人用「族」表示,如「單身族」,英文用group表示。千年來此「客」字延用不停,如「唐山客」、「福佬客」、「泉州客」、「大陸客」…….. 等。

【賞析】
本詩起筆突兀,一開始就指出:不論是南去北來,還是北去南來,總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毫無牽掛。充指本人亦兼對讀者之建議第二句:「白蘋吹盡楚江秋」,雖然他對秋天的到來是敏感的,但身處秋氣瀟殺、萬物凋零的深秋季節,卻毫無悲哀淒涼的感覺,反而安然處之。本來,作者「得休便休」已經夠灑脫了,接下的一句,更顯示出超塵脫俗的氣質。歷史上,文人素有「悲秋」的傳統,如劉禹錫的詩-『自古逢秋悲寂寥』。因此一到秋天,極易引發詩人對不如意的人生大興悲歎之辭。然而此作者卻能『逢秋而不悲』,隨遇而安。

第三、四句緊扣首二句之意。詩人以道人自比,表現出對「飄逸、淡泊、無求」境界的嚮往。作者之所以能夠「南去北來休便休」,就是因為他不是見秋生悲的『悲秋客』,而是以『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道人』自居。此時,作者遠遠望去,楚江兩岸的山脈淒清寥落,像是在颯颯秋風中相對發愁。故云:「一任晚山相對愁」,這種順其自然的胸襟,如同西方人的let it be….”或如佛教徒的「放下」。作者程顥是北宋有名的理學家,詩中不無談及『禪』之意味。此意境類似五蕰皆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客」意指屬於這群人,另有人用『陽關客』-形容即將遠行離去的人,如王維詩:「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日本人用「族」表示,如「單身族」,英文用group表示。千年來此「客」字延用不停,如「唐山客」、「福佬客」、「泉州客」、「大陸客」…. 等。
晚山,即秋天黃昏時的山。但晨起時的山景,卻未見「早山」之用詞。超脫淡泊的道人看到晚山不會悲愁。只有在悲秋人之眼裡,晚山連同周圍的一切看上去,才像是都在悲歎哀傷。這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憂愁(inner sorrow)

隱含之義》:整首詩表面上給人的感覺是,詩人的放下與不被外界景物-「秋意」所影響。但引伸之義則為,人生在世,應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心不被形役,心平氣和,遠離雜念,則是禪道修行一種很難達到的崇高境界。
《另注》
1. 
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蘇揚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揚州(今屬江蘇)。
2. 
白蘋:開白花的水上浮萍。楚江:長江中下游的別稱。

《英譯》
Take a break at will if needed when I am on a trip either north bound or south bound.
Blown away are the white floating flowers on the river down the Yanz River.
I am by no means a tourist who is worried about the coming of autumn.
Instead, I’m leaving the mountains feeling sorrow themselves across each other at sunset.

《日譯》
私が北へ行き、南へ旅行しているときに、必要に応じて休憩を取る。
吹き飛ばされたのは、ヤンツ川を流れる川に浮かぶ白い花です。
私は決して秋の来ることを心配している観光客ではありません。
代わりに、私は山々を日没時にお互いに悲しみを感じるままにしておきます。


Justin Lai

11/24/2018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8

(哲理-67) 【親情】(Inseparable Love)

(哲理-67) 親情(Inseparable Love)

                                     台灣俗語愛花連盆

     疼子連孫

                                  
                                     
《賞析》
以上台灣俗語屬一般「四句聯」,即四個字的俗語,通常押脚韻(Rhyme) 

《念法》 “Ai huei ren pun, tiahng kiang ren sun”.

《意謂》:愛花者連花盆也珍惜,疼愛兒女,自然也疼愛子孫。此乃親情,故此處文題『親情』譯為Inseparable Love-無法割捨之愛。其義與『愛屋及烏』相同。

《英譯》
Love flowers, and love the flower pots.
Love your sons, and love your grand children.

《日譯》
花を愛し、フラワーポットを愛する。
あなたの息子を愛し、彼らの子供を愛する。


Justin Lai

11/22/2018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8

(古詩詞-66) 【汾上驚秋】

(古詩詞-66) 汾上驚秋】

     北風吹白雲,萬里渡河汾。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以上詩句乃漢唐兩盛世二位大文豪集大成之大傑作。

 賞析》
作者:唐朝-蘇頲

本詩作者應為唐朝-蘇頲(音同廷),而非宋之蘇東坡,因筆誤謹此致歉。蘇頲670年-727年)字庭碩,故頲字乃廷與碩之合成? 蘇氏京兆武功縣(今陝西省武功縣)人,唐玄宗宰相,封許國公。善於文學,與國公張說齊名,時稱「燕許大手筆」。

本詩用字淺顯易懂,首句以北風吹起白雲,點出了秋色,也導致一陣寒意,使作者驚覺秋天已至。第二句「萬里渡河汾」,易被誤解為汾河有萬里之長。它應解釋為:走過萬里之遙,來到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 ,準備渡過。此詩前二句改用漢武帝-(前157年-前87年)秋風辭的詩意,首句即源自『秋風起兮白雲飛』,次句則爲『泛樓船兮濟河汾』,從而概括地暗示,當年漢武帝到汾陰祭后土的歷史往事,並引發聯想唐玄宗欲效漢武帝的作爲。兩者頗多相似,歷史彷彿重演,但它意味什麼?又啓示什麼?作者並未直接予以點破,而故意留下空白。更重要的是,漢武帝-劉徹與蘇頲兩人相隔近千年,但歷史觀點和文學看法竟如此接近。

中文很少以河、湖加在名字之前,如大概無人稱黄河為「河黄」或西湖為「湖西」。但英文則有此用法,如River Whittier. 第三句涼冷的風,搖落的草木,淒涼的秋聲,可能牽動心中的愁緒。而這傷感惆悵的心緒又『逢』上草木搖落凋零,因此再也不願聽到這蕭瑟的秋聲

這首五絕有興寄,也有深意,是一首頗具特色的「即興詠史詩」,近似英文的epic(叙事詩)。它採取了虛實各半,若即若離,似明而晦,欲言又止等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複雜心情(mood of complexity)

《英譯》
Blown by the cold wind from the north is the white cloud.
Travell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miles, I come to River Fin.
My sorrowful mood happens to meet the sight of the shaking branches and fallen trees.
No more do I want to hear this sad sound of coming autumn.

《日譯》
北からの冷たい風に吹かれて白い雲が浮かびます。
何万マイルも旅して、私は汾河に向かいます。
私の悲しい気分は、偶然、揺れている枝と倒れた木の光景を見る。
もはや私はこの秋の悲しい音を聞きたくありません。


Justin Lai

11/21/2018


Sunday, November 18, 2018

(哲理-66) 【天理與己過】

(哲理-66) 天理與己過】

   毋沒天下之理
  以護一己之過


《賞析》
俗謂「泯沒天良」乃失去良心,而沒天下之理,而違背天理人心,亦即罔顧天良,背棄天理。本句與下句互為因果,為掩蓋自己過失而不顧天理。

所謂「天下之理」為公認的道德規範。它是維繫人心的標準,藉它而使世人和樂相處,即使有紛争,亦能能和平善意解決。而人之犯過乃自然。西諺有云: “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犯過乃人之常情,寬恕他人之過則為超凡入聖) 

《英譯》
Do not violate against the good ethical codes and bury them so as to cover up one’s wrongdoing.
註:「護」一己之過,護非指保護或維護,而指遮掩。

《日譯》
善良な倫理規定に違反して、違法行為を隠蔽するためにコードを埋めないでください。


Justin Lai

11/18/2018

Thursday, November 15, 2018

(古詩詞-65) 【小池】-古詩新讀有感

(古詩詞-65) 【小池】-古詩新讀有感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上列詩句之用字遣詞,讀來十分白話,尤其最後两句幾與現代白話文沒有两樣,很難相信這是千年前宋朝詩人楊萬里所作。

《本詩原意》:
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但飛來可愛的蜻蜓早已立在上頭』。

此詩是清新的小品。它句句是詩又如畫,它展示了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它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所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景,也表現出大自然萬物之間親密與諧的關係………
                                     
《賞析》
起首「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彷彿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本文主題之三、四兩句,作者好像是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頭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特寫鏡頭(close-up)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的浪漫情景-是惺惺相惜嗎?

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

《古詩新解》
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緻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麼的渺小 。「尖尖角」也可以比擬是新生的事物,更可以用來影射初露頭角的「新人」,即「剛初道的年輕人」,到底蜻蜓短暫停留之真正動機為何?
1.    蜻蜓是賞識並利用小荷的角色?
2.    抑或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乎?
3.    或在上面停留,作暫停休息之地點?
4.    蜻蜓立小荷之上與「蜻蜓點水」之情趣有何不同?
筆者以為以上疑問可能無解,因見仁見者,但原作者熱愛生活之情,應無疑義。且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呈現給我們一種生命力的樸素與自然,與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恐為千年來讀者共同的看法。

名句賞析與英譯
The moment the water lilies springs out their sharp flower corner shapes,
A dragonfly is already standing on top of flowers, glad to keep company with flowers.
解釋:「才」用the moment= as soon as= immediately after. 「露」,漢譯原為expose, 但花的長出宜用 “spring out”露」表示原有而洩露出來,而spring則有長出之意。故成語的「嶄露頭角」可能源於此,原比喻有才華者易得他人賞識。奇怪的是,「頭角」原指動物,卻亦可指花朵的開出。
「早」即earlier than that., 「立上頭」作為助脚石 (stepping stone) 之地位。蜻蜓歡迎、賞識初生花卉並喜與之為伴? 顯示出小荷花對飛行蟲類的實用價值(practical purposes)?

《日譯》
水ユリがその鋭い花のコーナーの形を飛ばした瞬間、
トンボはすでに花の上に立っていて、花の仲間になってうれしいです。

Justin Lai

11/1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