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學錄談起》
首先感謝同學們的愛護,經常造訪台大外文系本班佈落格,從2015年開創以來,迄今觀覧人數已超過3萬5仟人次。
最近接到陳芳婉同學(Theresa Chang-以下同學名字,為方便起見不加名銜、稱呼)傳來修訂完繕的同學錄名冊。這是件耗時、耗力的工作,也吃力不討好。想不到翌日又接其來函,須再加修訂,因為有人來函「指示」,渠等電話及地址均有變更。針對此事,本人有些感觸,擬在此分享諸位:
本(1963年) 外文系班級,畢業生人數「空前絕後」龐大,約145人左右,分佈全球各地。彼此之間聯絡方式以e-mail最常見,其次為傳統式的電話,最後為古老方式的書信方式。記得本人於2014年和同學會聯絡上的是,接到當時任秘書長的傅學敏,她熱心地寄來一份通信錄,幸得以助本人和其他同學重新連絡上。
要求陳茅婉更改居家地址和家用電話的建議,也稍覺奇怪。住在美國moving around是見怪不怪,隨新址而變更電話也常有,但若保存一具cell phone則可維持號碼不變。最近數年台灣人流行使用Line的全球免費電話,本人於2015年倡導本班同學响應,但只有陳杏仔、葉金鶴和本人共三人的『ntu1963』群組。如今杏仔退出,僅剩兩人。其實参加Line很方便,只需e-mail address或code即可。我曾要求班上若干同學加入,但均遭拒。似乎她(他)們寧用老式、印刷在紙上的通訊錄上,比較方便。
依目前本班上網用e-mail連絡者,僅有70餘人,但真正使用者恐不足50人。若你常期不用,e-mail地址都會忘記。還有,手機是我們這個歲數的『保命工具』之一,走到那帶到那,有一天你若『迷途不知返』時,別人才有可能找到你。
說到老式的郵件通信,已逐漸少用,除非寄奉文件或包裹。記得2015年,本人為聯絡同學之間情誼,特地書寫『書法拙作』,以郵寄方式贈與同學,作中並「落款」以示誠意,這些收件同學中,均以e-mail回覆,略謂「書法之作收到,謝謝」,寥寥數字。收件人豈知送件人須準備: 墨、硯、紙、筆,然後專心書寫,尤其在國外,另尚需費時、費『心』而成? 而有些人即使送他/她两次,亦復如是回應(用e-mail簡覆)。某位丁姓同學甚至爭辯,一個多月後仍未收到郵件。你可以不喜歡收件的內容,也可以不感謝、不領情,但狡辯就不誠實,因為美國郵件通常附有查詢號碼(tracking number)。
唯一的例外是,有位同學除了先用e-mail致謝外,另用親筆復函。雖然字跡潦,但在電話中他告訴我,為表達衷心謝意,必須這麼做(因本人在郵件中,也加了親筆致函) ,他附帶告知:「因曾患輕微重風,執筆欠穩,事先致歉」等語,他是誰? 陳大安。事後感覺,本班畢竟還有『知書達禮』的人!
再談外文系部落格,相信台大外文系我們的前後期,必定也有人設立,以增加聯絡的方便,其功能和Line一樣。但像我們都已七老八十的人,還有此玩藝兒的前後期同學,而且兩年來鍥而不捨,究竟不多。最近共700多個日子以來,平均每日約有50人次,上網觀賞,雖不甚滿意但可以接受(not quite satisfactory but acceptable)。唯一遺感的是,同學的讀後感愈來愈少。
從前常蒙,陳杏仔、方光珞、李效群、鄭恆雄、陳大安、焦寶進、楊明娟、王素華、黄進士、葉蕾蕾、楊道宗、季光容、郭欣欣、劉富美、葉金鶴、林景煌……. 等人表達看法,十分感恩。其中高齢88的Abe(景煌兄) ,還三不五時地親自郵寄書信,指導我日文,令人難忘。借此機會謹向上列諸位致敬,可惜最近較少看到。倒是陳芳婉、林懿美、陳純純等人,偶而出現一次,短短一句,聊表至誠。其中Laura的人生和宗教哲理,頗有見地。另值一提的是朱露西,逢年過節,送來一張電子賀卡,令人窩心。
以前張衛曾批評我用『點名式』的方式要人表示意見,令人為難。羅梅生是否因此被迫離開群組?不得而知,但本人不敢再用「此招」,則是事實,哈! 哈!。另偶而對posted文章表示看法,可以說明你仍可使用腦筋,也可自我檢查是否『腦力』正常。(Neurologically, in good order)
在網路重逢,雖未見面,卻已是幸運(luck) 也是命運(destiny) ,不論你喜不喜歡、或同不同意。記得兩年前本人寫『大學生活回憶錄』,共八大篇,近五十餘頁。因部分內容不符某些同學看法,『引起眾怒』、『集體圍攻』本人,並聯合封殺(block in unison) 本人e-mail函件。如今雖覺『好笑』(ludicrous) ,但事過境遷,當然如此幼稚行為對他們的明智,恐無幫助。(I doubt that they all became none the wiser
for these childish actions.) 不過,仍歡迎同學在有生之年也寫點東西,然後彙輯成篇,(compiled into electronic books) 交給母校留作紀念。
讓本人重申,文章人人會寫,只要未涉人身攻擊,write whatever you like. 同學之間偶有誤解或爭執,恐難避免,也無可厚非,可以『以德服人』,但勿期『以力制人』。不喜歡別人看法?OK, appeal to reason instead of to force!
Justin
Lai (賴正雄)
寫於美國南加州
06/29/2017
P.S.
去年本班同學-賴政孝來美,因意外受創傷,經診療三個月後,返台繼續復健。承蒙諸位同學關心並曾在全球各地為其同步禱告,十分感謝。迄今在台治療多月,諒必已完全恢復。惟其家屬一再拒絕「透露」復健情形,雖委託葉金鶴代表本班前往探視,亦一併被拒,故無法得知其近况。特此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