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稱《道德經》、《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及《五千言》,原為思想家老子的著作,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奉為創始典籍,有學者認為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神哲學著作[2]。在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漢初曾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为《道德經》。
道德經淺釋 (10)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崇高的聖賢志士不用奸詐治國),民利百倍(人民自然可以獲得百倍
的利益);絕仁棄義(崇高的仁愛之士不搞義氣用事),民複孝慈(人民自然能
恢復忠孝仁慈之心);絕巧棄利(崇高的能工巧匠不去爭奪名利),盜賊無有(盜
賊自然不會刻意打他的主意)。此三者以為文不足(僅此三者作為法則是遠遠不
夠的),故另有所屬(所以另外還須心有所屬):見素抱朴(保持純樸的心態),
少私寡欲(減少自私的慾望)。絕學無憂(這就是崇高而快樂無憂的學問)。
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真理與謬誤),相去幾何(相差多少)?美之與惡(真善美與假惡醜),
相去何若(相差又在那裡)?人之所畏(人們所畏懼的東西),不可不畏(也畏
懼人嗎)?荒兮(浩瀚的荒漠啊),其未央哉(又有多少懸而未決的道理)。
眾人熙熙(眾人都喜歡熙熙攘攘湊熱鬧),如享太牢(比如去參加盛大的祭祀活
動),如春登台(比如春天登臨樓台遠眺美景)。我獨泊兮其未兆(我們確淡泊
恬靜好像未開竅),如嬰兒之未孩(如嬰兒剛出世還沒有學會笑)。
乘乘兮(隨風漂泊啊),若無所歸(彷彿找不到歸宿)。眾人皆有餘(眾人都希
望自己富貴有餘),而我獨若遺(而我們卻希望自己扔掉包袱)。我愚人之心也
哉(我們這種愚人的心靈啊),沌沌兮(多麼像混沌無知啊)。俗人昭昭(世俗
之人看上去都能明明白白的事情),我獨昏昏(惟獨我們得道之士彷彿昏昏沉沉)。
俗人察察(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清清楚楚的事情),我獨悶悶(惟獨我們得道之
士彷彿蒙在鼓裡)。眾人皆有以(眾人皆有遠大的志向),而我獨頑且鄙(惟獨
我們冥頑不化而且鄙陋寡聞)。澤兮其若海(沉靜啊就像地平線上的大海),飂
兮若無止(卻有著無法遏止的生命動力)。我獨欲異於人(我們與眾人不同的理
由),而貴食母(是因為推崇從道中得到養份)。
06/21/20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