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同-75) 【劉伯川席上作】
一位年僅十四歲的男孩能寫出如此美好的詩句? 你相信?
飛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處踏瓊瑤
不嫌寒氣侵人骨,貪看梅花過野橋
《作者》:
明代大臣楊士奇(1366~1444)所作。楊乃明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漢族,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曆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本詩之來由》
楊士奇十四、五歲時,與朋友陳孟潔一起去拜見其父親之好友劉伯川。當時正值寒冬,一場大雪過後,村莊田野變成了銀白世界。三人酒酣耳熱後,沿著小溪漫步。劉伯川讓兩個少年各作詩一首,以表達志向。楊士奇寫了以上這首詩,陳孟潔則寫了另外一首:「十年勤苦事雞窗,有志青雲白玉堂。會待香風楊柳陌,紅樓爭看綠衣郎」。劉伯川笑著對他說:「十年寒窗,只是為了博得紅樓女子的一笑,日後當為風流進士」。對楊士奇的這首詩則稱讚說:「汝詩不失寒士本色,目前雖然如梅花處境貧寒,但將來必成大器,好好努力吧」。 劉伯川卒后,孟潔果登第,為翰林庶起士,而士奇則官至少師,皆如伯川所言。
《全詩大意及用字》:
首句表示場景,「初停」與「未消」相對。李清照曾用「濃睡不消殘酒」,台灣人則用「退」酒代替。「未消」略含酒意尚存,雪停則表示氣温更降。但雪停與酒消不消何關? 第二句仍表示場景,走到深山小溪旁,愜意地去尋找美好的事物-「瓊瑤」應指綺麗的林中美景。第三句:作者並不介意這侵骨的寒氣,「不嫌」乃謙遜用字。第四句走過了一座野橋,是為了多看優雅的梅花一眼。「貪看」兩字也用得十分含蓄。最後兩句隱喻:人生遇到一些小難題,應努力去克服,為達成心中的理想和目的,亦應堅持不懈。若以英文涵義,應為No pains, no gains.(一分辛勞,一分收獲) 。
感想:六百多年前的少年能寫出以上詩句,實在不簡單,當時沒有Line, 也沒有FB…。
《英譯》
The snowstorm has just come to a stop while alcohol in my body have not completely vaporized.
I walk to the brooks in the deep mountain.
Without distaste about the biting cold weather,
I walk over a roughly-built bridge to take a greedy look at the blooming plum blossoms.
《譯註趣談》:「未消」,不易譯成英文。僅以酒精從人體蒸發來表示「消」,想不到漢字之簡潔。作者為何不用「山溪」? 「踏」,原意為tread upon,如「踏雪尋梅」,形容貼切。但「踏瓊瑤」則指身歷美好景物之境。「不嫌」-without distaste? 漢文用「天氣冷得侵人骨」,英文恰有biting cold=as cold as it is biting含相同意味。最後「貪看」,take a look greedily? take a greedy look? 野橋,野字與粗野無關,故不宜譯為wild bridge 或barbaric bridge。
《日譯》
私の体内のアルコールが 完全に気化していない間、吹雪はちょうど 止まったところです。
私は深い山の小川へ歩いて行きます。
それは噛んでいるのと同じくらい寒いです天気については嫌わずに。
私は大雑把に作った橋を渡って咲く梅の花を貪欲に見ています。
Justin Lai編譯
01/1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