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最好的時間
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
數據統計:每走一步,可推動人體50%的血流動起來,活血化瘀;可擠壓人體50%的血管,是簡單的“血管體操”;至少可運動50%的肌肉,有助於保持肌肉總量。
多項研究均明確指出,走路在防病、長壽方面功效突出。具體而言就是,走路可以預防脂肪肝、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緩解骨質疏鬆,改善腰、肩、頭部疼痛,遠離老年癡呆等等。
走路一定要走夠量
走路那麼好,那麼走多少步比較合適呢?
2019年5月《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研究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後,分析得出了每天走路步數與死亡率的關係。
結論有兩點:
1、步行的確有益健康,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每天行走每增加1000步,死亡率就降低約15%。
2、每天行走越多,死亡風險就越低,直到每天行走達到7500步時,死亡風險不再下降,也不上升。
也就是說每天最佳的行走步數是:7500步!
“暴走”也會傷身
走路好,但“暴走”也會傷身。有些人每天暴走2萬步、3萬步...... 走路太多,會對身體產生損傷,首當其衝的便是膝蓋。
長時間暴走,中老年人的半月板最受傷。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不間斷地摩擦軟骨,容易引起炎症出現水腫;
二是骨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無論身體條件多麼好,骨關節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變的問題。正所謂“ 生命在於勤運動,關節在於省著用”。
走路注意事項
我們都知道走路是一種良好的鍛煉方式,但是同時也要了解,走路鍛煉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下午走路最佳。
早晨六點到十二點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階段,晚上光線差,容易跌倒。
2、禁止在大馬路旁邊走路。
英國《柳葉刀》曾發布調查結果:因空氣污染,沿繁華的馬路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
禁止每日步數過多。
走路時不可過度、頻率不可太高,每天追求一兩萬步會損害關節。
3、最好走路的地方最好有樹。
每天最好在40分鐘左右走7500步。
走完後最好是微微出汗的狀態。
不同走法,作用不同
1、調理防便秘——扭著走
在健步走的過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轉動,讓身體在行走中有節奏地扭動起來,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
2、減腰圍肚子——敲著走
走路時捎帶手加些動作(比如敲帶脈),每天堅持10分鐘,能很好地幫助減腰圍。
3、養腎護腎——踮腳走
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可以按摩足三陰,溫補腎陽。
4、護頸椎——“10點10分”走
雙臂向上斜舉,就像表針指到“10點10分”的位置上,抬頭挺胸,進行行走鍛煉,每天堅持。有助於鍛煉肩部、頸部肌肉,緩解和預防頸椎疾患。
5、高血壓患者——腳掌著地走
要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不停地振動,容易引起頭暈。
6、冠心病患者——餐後1小時慢步走
要在餐後1小時慢步走,以免誘發心絞痛,長期堅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謝,並減輕血管硬化。
07/16/202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