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4, 2018

【從臉書認識年青人】

【從臉書認識年青人】

最近在臉書上的一些網路社團,和某些年青人互動,而更進一步認識了他們的不同思維方式。這些社團大都以文藝性質居多,如書法、繪畫、寺廟或雜文。其中以書法研究社為名的不少,本人驚奇地發現這一代的一些年青人,竟十分喜歡書法,各體書法也都有人去研究。他們從臨帖、摹擬到創作皆有。書法乃藝術之一種,因國泰民安,人民才有閒情逸致,這是生活安定所致,是可喜的現象。


有一位所謂的「管理員」-即臉書上組群的創辦人,是台灣人,勤練書法,專門臨于右任的字帖,也「臨」得很好,很有天份,但很自傲,自以「老師」自居。依相片外貌看,應不足40歲,但「老氣橫秋」。他的書法社名叫「X藝心法研究社」,我百思不解「心法」為何義經其解釋,方知乃「寫字時心裡的想法」也。

從其釋義才明白,此君在台出生,目前旅居加拿大,是小留學生,在台時間不長,中文根底有限。在書法(日本人譯作書道)上的心中想法應叫『意』,而不叫「心法」,故有『筆斷意連』的說法,但若講成「筆斷心連」,就好笑了。奇怪的是,其組員尚能接受,本人是第一位對其提出質疑。

他極力主張「臨帖」,本人則認為適可而止,否則被人認為會變成某家、某派之複製品,欠缺獨立風格。例如,看過本人書法拙作者,有人認為,極似「孫啓功」先生筆法,甚至也有人以為近似于右任之「標草」-標準草書。其實這些看法本人歉難接受。本人自認屬自己(I am myself.) 。兩人論戰十幾分鐘。他有點不可理喻,出言狂妄。他問我出身及教育背景,本人據實以報,但未告知實際年齡,故其口氣無禮,毫無尊重長者之意。

他最後亮出其背景,是加拿大某大學碩士,主修生化,現任某大学研究員助理。是高學歷的「網上人士(people online) 。但沒想到他的英文程度不佳:他說:I need yourcorporation. (我需要你的公司) ,本人起先不瞭解,後才知其意為:cooperation (合作) 原意為「需要你配合」。依常識判斷,cooperationcorporation兩字之分辨,台灣一般高中生,應皆明白,何况國外研究生?

另外在某「書畫社」-才子佳人,偶遇到一畫家,其畫作與眾不同,其內容皆與「天」有關,如「天象」、「天物….. 」。經「請教」後才知,其畫在强調「天人合一」,但無法說明清楚。本人語帶「諷刺」幽默地說:「很像洪通的畫」。他不解其意,可能年紀太輕,也不知『洪通』何許人也。洪通乃數十年前台灣南部一位無師自通的『鄉土畫家』,其作品曾轟動全台,連AIT(美國在台協會) 也曾派人專訪,台灣某報社還封他為『台灣的畢卡索。但後來查出他精神異常,當他正常時,卻一筆也畫不出來,認識他的附近鄉民叫他『肖的(瘋子)畫家-(lunatic)!

在其他一些社團中,哲學家及文學家充斥,幾乎每天都有長篇的「為人處事」的名句出現。其中許多不符哲理,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在一名叫「有你真好」的社團中,有人的posting是:
「那些說不出的話,如果有人懂,就是幸福」;(To understand unspoken words is a blessing). 話未說出就有人懂懂了又如何? 與幸福何關)?
「那些表不出的意,如果有人明,就是陪同」。(談情說愛,須要「先意承志」? 難道年青人的「陪同」,另有新義?
《以上紅字乃筆者看法》,

另有一自認「社友們」,全是詩人和文學家的社團叫-「出生-一首詩--交流」,新會友被接受叫「受權出生」,女管理員掌管出生事宜,比上帝更萬能,也如同台灣道教的『註生娘娘』。其所登出的所謂詩句,全具超自然的幻想(supernatural imagination),含有太多的擬人化(personification) 、虛擬化(virtualization) 類似比擬(simile)等,且常超越時、空、物等等。本人經『被仔細審核』後,獲准入社。但對發現「管理員」之大作,有多處令人質疑其合理性之處,而引發其大怒,並勒令將本人「逐出社外」。惟感到不解的是,這些自命不凡的年青詩人,僅憑幻想,未釋出作品『創作』(originality) 之處,更與現代文學之潮流格格不入。且凡不認同者,皆非其族群同類,一律加以排斥。

最後,遇到一怪社叫「宇宙、物理、神經科學、科學哲學與分析哲學」。管理員自稱叫Levis,所有論点均以自我為中心 (self-centered) ,他以為別人看法皆錯。申請入會者須先呈送一篇短文,題目是「語言與思想之關係」。他認為科學凌駕一切,包含宗教,本人反駁:西方幾百年來,两者平行。他答覆『西方科學與宗教不「平衡」』。原來他竟然不明白,平行parallel) 不等於平衡(balance) ,其他自然空談 

《結論》
1.     青年朋友競相結合志同道合友人,在臉書上發表看法,是可喜現象。但以其膚淺言論擬強迫說服他人接受,恐有困難。當然網路上言論可以不強求具備高深學問,但起碼言詞用語句宜合乎邏輯,才能讓人看懂。

2.     新興的「多產文學家」,乍看確超越朱自清、徐志摩、魯迅、巴金、矛盾或Emerson, Emily Bronte, John Ruskin, Arthur Miller, Virginia Woolf, …. 等。但仔細一讀,聲韻不齊全、思路欠完整,忽東忽西,彷彿馬戲團中的小丑做出『生硬與牽強的不滑稽動作』。

3.     上了臉書才能發現許多年青人的新思潮,但觀念之溝通不易。以「不成熟」的人生經驗來談人生哲理,令人有幼稚的感覺。而自以為是的想法,尤其可笑。本人自認是老年人中,比較懂年青人的一位,能上網、能收發email、也能使用手機的部份功能等,雖不如年青人靈活,但尚差強人意,尚且有此感觸,何况不諳電腦或手機操作的其他『二、三年級生』?

Justin Lai 寫于美國

01/24/20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